小禪

  ◎圖源:夏禪

  別人打你的右臉,你該把左臉也給他打。

  這是聖經上的一個名句,簡單來說,就是要人懂得將心比心。但是這種講法就連我都想撻伐它。會提到這句話,是因為參予二月二十一日的教導法會時,老師講解佛理時提到了「恨」。我們對一個人的怨恨,通常來自於對於對方侵犯了我們的領域,或是傷害到我們的身體,嗅到意圖不軌的氣息時,警戒的自我防範是必要之道,也是人之常情。

  老師講了一個故事,說他認識的某位師姐有次搭公車時被來歷不明的人捅一刀,這個壞蛋一身破爛,看起來像遊民。刀傷不深但也是有流血,於是師姐趕緊去包紮傷口。治療之後找了時間去廟裡拜拜求保平安,當她萬嘆自己運氣不佳時,廟裡的乩童告訴她,因為她七世前曾經傷過這位乞丐,於是七世後乞丐就來報仇。

  由於師姐是有信教的人,所以她信了乩童的話,問他日後該怎麼辦,乩童告訴她放掉仇恨,要好好修行。

  這個什麼七世輪迴加上放掉仇恨,不用講其他人,根本就踩我雷點,就我自己的看法,沒人知道自己上半輩子,或是下半輩子會變成什麼,儘管明知佛理與佛法的根據也不是隨意說說,只是輪迴這門事常被拿來當小說或創作題材,是不是真有此事,就算我去問廟裡和尚,得到的解答恐怕也是一知半解。

  那所以就先把重點放在「恨」這一塊上吧。基本上就這塊的理解我比較懂,但是要解釋有點難度,也幸好之前有朋友提出這個疑問,才讓我有較深刻的例子去和解釋。

  先回到這位被傷害的師姐身上,她在措手不及的狀況下,被遊民捅了一刀而受了傷,這個遊民跑了,沒人知道他是誰,而師姐還要自認倒楣自掏腰包去看醫生。在這當下,受傷的人會去怨恨傷者情有可原,理所當然。但在恨過之後,是不是別讓它一直糾結與心裡,這裡切成兩個面相來看,自行反思以及其道而行。

  放掉恨意,不是我要原諒施暴者,而是我要原諒自己,我因為施暴者傷害我,就一直被因被傷害所牽制而陷入暴怒之中。仇恨的起點來自於被害者對施暴者產生的恨意,自然被這層恨掩蓋,因而帶出負面情緒。

  藉由禪行來導正自我的行為,意指我不該被憤怒情緒所左右,要懂得釋懷才能好好過生活。但那是對於我自身,可是我就需要原諒惡人嗎?未必,我該用其他方法去抵制這個惡人,除非在真的很必要的時候在當下才需要親自出手反制。

  我想到武俠小說裡的武僧,武僧和尚學佛也學武,提倡的卻總是阿彌陀佛,他們喜歡以柔克剛,在萬不得已的狀況下,才會把練武習得武術搬出來反制敵人,我認為佛理教導的智慧是如此。

  法會結束後,我問了我開中悟的師兄一個問題:「聖經上曾說,如果有人打你的右臉,請把左臉也給他打。若以學佛的觀點來看,該怎麼解釋?」

  他只是笑笑說:「慈悲之心。」

  我其實很不以為然,儘管我知道耶穌用意,但處在這個自我容易膨脹的社會,誰會願意,很多時候我覺得,解讀這句話的人沒有同理心,甚至連網路上找的一堆資料也給不出答案。所以我講話比較尖酸地問:「哦,那如果有人拿刀要砍你,你就給他砍了嗎?」

  結果他回答:「為什麼要給他砍?當然是跑呀,跑不掉就得想辦法反制囉,我用我的看法來說好了,耶穌講那句話的時間背景與現代的我們不同,我們在解讀這句話時必需小心,不能斷章取義,很多時候聖經上只是『節錄』,寫經的人並沒有把來龍去脈表示明確,所以我們跟著產生謬誤。」

  於是他問我,何謂「功德」?就字面上解釋,做善事時積些陰德,下一世會有善報。梁武帝曾經做過許多善事,蓋僧廟,建立僧團,讓僧人們唸經,有地方住、有東西吃,但達摩大師卻說毫無功德,原因為何?

  因為梁武帝的問法不對,如果把「功」與「德」拆解,大多數做善事的人是德而非功,功德人們講在一起,實質上性質卻不同。布施、持戒、精進、忍辱、禪定皆為福德,那「功」要如何獲得?功是自我精神的內謙、無貪無嗔無癡,心性之修行則能見性,見性是功,見性成佛。所以梁武帝的所作所為皆是「福德」。

  雖然我不能說完全明白,但也不是一知半解,功德之義感覺功是一個是心性靈修,德則是生理上的善行。提到這個功德,原則在解釋聖經的那句話,因為功德只端看兩字也很容易讓人造成誤解,聖經上的名句,大概就是誤解意思。

  所以就我的看法是,我們認識這句話時,懂得那是將心比心的意思就好了,但不要真的傻到去給人家打臉,因為不同身分的人與不同的時空背景,而且我相信也沒人喜歡被打臉。在慈悲的人,也要有自我保護的意識,布施善要有原則,不是什麼都不要想就直接做。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感想 心得
    全站熱搜

    艾爾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